知识自动化要开始惹祸了。人工智能和知识自动化,赋予了机器人和软件以全新的特征,这将形成全新的失业浪潮。这次,恐怕高级白领甚至医生都不能幸免。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成果,知识自动化在机构上和领导层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的领导人,将会被重新定义其工作和处理方式。公司将最大程度地审视和尽可能的利用周边的自动化资源。麦肯锡建模并分析了自动化在一些产业中转变业务流程的潜力时,发现收益(从提高产出到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也可以是在完成某些工作时有“超人”的表现)通常是成本的3到10倍。这些收益表明,企业将通过知识自动化和先进机器人相结合,彻底颠覆员工和管理层的招募思路。 尽管麦肯锡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预计2016年最终完成。但有四个发现仍然值得我们心惊胆战。 三、工作中45%可用当前技术自动化 这些初步发现是基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麦肯锡对将近800人的2000类型(Activities)的技能工作,依据18个可被自动化的能力一一评定了这些工作(结果如图一)。这些能力从精细的动作技能、在现实中导航的能力,以及颇为微妙的到感知人的动作和形成语言的能力。接着我们调整了需要随机应变的职业的能力水平,通过当前前沿技术评定了这些能力中的“可自动化性”。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麦肯锡发现将近45%的工作中的活动,能够通过使用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被自动化。在美国,这些活动代表了大约2万亿每年的薪水。如果自然语言技术的处理,能够快速达到了人类的中等水平,那么还将有13%的工作活动可以被自动化。
不同岗位的活动类型涉及到的基本技能图 (图片源自麦肯锡,2015年11月) 自动化潜力的指数反映了人工智能进步和变化速度正在挑战人们关于“什么是可自动化”的假设。这不再是只有例行的、可编码的活动是自动化的对象的情况,即使那些“无需语言沟通”的知识或经验,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对“被自动化”是天生免疫。 是的,58%的工作,将被自动化。继制造业生产线之后,服务业也首当其冲。《华尔街日报》警告,机器人很快将取代要求加薪的快餐店员工。下一个目标,专业技术人员将是受害者。 普遍来说,自动化技术已经能够匹配甚至超过人类的一半表现能力。例如,美国西北工业大学的智能写作系统Quill(鹅毛笔),已经被《福布斯》在内的顶级新闻媒体所使用。它在基于自然语言的算法的基础上,在分析了原始数据,可以在几秒内写成让读者认为是人类作者完成的报告。而Quill已经被设计成一个通用的分析与叙述的写作引擎,能够创作出一系列行业内外所需要的高质量报告。 “鹅毛笔”自动写作技术向我们证明:曾经只有受过大学教育的熟练专业技术人员,才能驾御的业务领域,在知识自动化面前,是何等的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