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型需求是推动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动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医疗领域将发生几种转变:一是民众层面,将由被动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二是医院层面,将注重收治数量变成注重疗愈质量;三是治疗过程,将从短期治疗痊愈前后延伸为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与保健。而这三个转变的实现,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发展医疗“互联网+”、提升医疗效率、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雄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从卫计委获悉,按照中央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在研究编制《“十三五”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此规划将成为今后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要性文件。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创新药、精准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将突飞猛进。 对资本市场而言,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将随之开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凌驾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凌驾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随着“互联网+”思维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和渗透,可以预见医疗“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几年内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和技术在该领域开拓并投入实践。医疗的数字化、移动化、大数据化将会释放出庞大活力,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有非常努力的意义。 大数据在中国医疗行业的应用亟待推进 医疗服务如何才能适应这个大数据时代,充分运用种种有用的数据,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是眼前亟待推进的事情。 发达国家有很多医疗大数据的成功应用值得我们学习。例如,美国疾控中心公布了医疗数据,通过告诉病人多种不同的医疗方案,让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案。美国还公开发布不同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绩效数据,这有助于督促医院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仅仅这个医疗临床决策系统,对美国来讲,一年就能减少1650亿美元医疗支出。 此外,精准医疗与大数据的完美结合,让个性化的治疗应用实现了新的飞跃。像癌症的治疗,通过对基因组等大型数据集的剖析,研究遗传变异,实现个性化医疗和调整药物剂量。麦卡锡曾做出估计,在某些案例里,通过减少处方药,减少了30%~70%的医疗成本。另外,早期发现肿瘤的治疗和手术用度,是后期发现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