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信息港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山东信息港
热门关键词:

莱芜气象:把脉天公六十载 予民福祉正此时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8-05
摘要:敢问天公要祥瑞,箭指空中水资源。气象关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随“象”而动,“脾气”多变,如何在多变的天气环境中占据主动,实现气象为民,及时准确的将气象信

  莱芜背影(113)莱芜气象:把脉天公六十载 予民福祉正此时

  编者按      

  莱芜,古称嬴、牟,自春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莱芜位于山东中部,如同齐鲁大地的一颗心脏,因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有长勺之战,金戈铁马,折戟沉沙;近代有莱芜战役,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莱芜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镇国将军刘瑀、征朔将军李果、垦荒知县吴来朝、名医朱包蒙、诗人何兰华、画家李半残、历史学家王毓铨、散文家吴伯箫、导演吴天明……人杰地灵,大家频出。   

  莱芜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脉,寄母山、葫芦山、黄羊山、笔架山、三平山、莲花山……峰峦叠秀,各有典故。除了山,莱芜更有水,境内404条河流滋润大地,浪花淘尽,是非成败,古今多少蹊跷事,都随汶河水流中。   

  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写得了诗句,读得下文章,更有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涵养,培育出朴实、厚道、聪明、灵透的莱芜人民,在每个时代的每个季节里,冬季温暖,春季晴朗,夏季凉爽,秋季金黄。   

  莱芜,这座走过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蕴藏着诸多热情迸发或者默默无语的故事素材,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对话、去整理,去提升,担起媒体责任,以飨可爱网友。   

  即日起,大众网莱芜频道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莱芜背影》,旨在记录历史,传播文化,服务当地,弘扬精神。同时,谨以此表达:有一幅白描叫做莱芜印象,有一泓眷恋叫做莱芜记忆,有一种胸怀叫做俺莱芜有,有一个情结叫做大爱莱芜。

莱芜气象:把脉天公六十载 予民福祉正此时

莱芜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广庆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

莱芜气象:把脉天公六十载 予民福祉正此时

人影作业

莱芜气象:把脉天公六十载 予民福祉正此时

维修自动气象站

  文/片 大众网记者 亓秀宝 通讯员 周祥祥

  敢问天公要祥瑞,箭指空中水资源。气象关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随“象”而动,“脾气”多变,如何在多变的天气环境中占据主动,实现气象为民,及时准确的将气象信息传递到每位市民,打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莱芜气象部门自1957年成立至今60年来,一直向科技精细化、服务具体化努力,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把脉天公,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做到了空中水资源为民所用,当好了气象灾害预警“发令枪”、“消息树”。

  六十载一甲子,1957年1月1日,莱芜国家一般气象站始建于山东省莱芜县王大下气候站。1960年9月26日,气候站由山东省莱芜县寨里乡王大下村迁至莱芜市城关镇小曹村西北“乡村”。 当时的莱芜,还隶属于泰安,在这片依旧“荒芜”的小县城,诞生了最初的莱芜气象,开始了莱芜气象监测、数据统计、抗洪救灾等工作,也是现莱芜市气象局的雏形。

  60年来,气象事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成为具有现代化气象服务标志的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的政府部门。1984年10月12日,莱芜县气象站成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实行上级气象部门和县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部门领导为主。1993年3月10日,莱芜撤县划市后,莱芜市气象局建成了与省气象局联网的微机远程终端系统和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形成了具有地级市气象业务技术和服务功能的气象事业框架,并于1994年3月1日开始对全市建筑物避雷设施进行检测。

  1994年4月3日,中共莱芜市气象局党组成立。5月9日,地级莱芜市气象局正式挂牌成立,市长时立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焕常、省气象局副局长曹钢锋等领导参加了成立典礼和挂牌揭彩仪式。地级莱芜市气象局,属山东省气象局和莱芜市政府双重领导,正县级事业单位,设置莱芜市气象台、莱芜市气象局办公室、莱芜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三个科级机构。1998年6月29日,莱芜市气象局打响了人工增雨第一炮,发射火箭弹3枚,自此开始了向天公要水资源的第一箭。

  六十年,岁月长河中浅浅一抹轮回,莱芜气象自业务开展以来,不断创新实现跨越发展,并与省内其他地市气象服务工作提升中实现弯道超车,一跃成为全省气象工作的先进单位,这与莱芜气象人不断锐意进取、素质提升是分不开的。2016年1月22至25日的寒潮天气和2月13日的雨雪天气,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寒潮天气,大部分莱芜市民依旧记忆深刻,夏季的持续暴雨天气市民仍旧记忆犹新,莱芜市气象局提前开始发布预报预警,及时开展决策和公众气象服务,同时加强与各部门联动,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几个昼夜的坚守,赶赴一线的参与,让莱芜市民避免了太多的财产损失,气象服务成为了公众服务、防灾避险的守护者。

  

责任编辑:网络


独家出品

山东信息港 新闻 财经 体育 科技 娱乐 房产 汽车 旅游

邮箱:1837655332@qq.com

Copyright © 2011-2022 www.sdxxg.com.cn 山东信息港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