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信息港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山东信息港
热门关键词:

李晓庆:基层卫生机构要在医改新模式下实现自我发展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1-27
摘要:在今年的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河口区直机关卫生所中医师 李晓庆带来了一份关于基层卫生机构在医改新模式下自我发展的提案。,李晓庆:基层卫生机构要在医改新模式

  大众网东营·海报新闻1月25日讯 (记者 张小倩 贾志远 向玲)在今年的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河口区直机关卫生所中医师 李晓庆带来了一份关于基层卫生机构在医改新模式下自我发展的提案。

李晓庆:基层卫生机构要在医改新模式下实现自我发展

  李晓庆认为,随着东营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逐渐开始医联体、医共体的模式变化,而这些变化带给基层卫生机构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医疗人员服务能力有限:目前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着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两大板块进行工作。居民健康档案建起来,慢病管起来,辖区居民随访做起来,签约服务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当居民、病患在遇到诊治问题,预防保健咨询、临床用药指导的时候,基层医护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短处就显现出来,无法真正做到科学指导、合理用药。虽然经过全科医师或全科护理的培训,但临床工作经验不足限制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在真正遇到接收病人、做好分级诊疗的工作时仍然不能胜任。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激励机制缺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的激励机制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度来进行衡量。管理辖区居民的多少和管理考核的成绩对医护人员进行绩效奖惩,而对部分公共卫生参与度不高或不能参与的岗位人员,缺乏合理有效的工作计量和适当的分配机制,让公共卫生外的边缘医务人员陷入尴尬局面。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思维模式有待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从走上了公共卫生服务的道路,就开始了低头建立、完善健康档案的工作中,忽视了自己应有的优势——离病患最近的医生。居民的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医疗指导、社区康复这些工作的真正开展,想要做好做强,离不开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基本医疗是带动以上项目开展的基础,而目前基层社区卫生弱化、淡化基本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渐显露,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从最初的医疗便捷、指导诊治,变为听听讲座有礼品、年年查体可免费。群众思想和认识的转变,正是我们公共卫生、我们自身变化和医疗质量低下带来的。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定位和发展需要科学可行的医疗设计。基层卫生服务中不可对公卫和医疗厚此薄彼,这两块应该是相互带动、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而目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和考核重点依然在公共卫生服务上,忽视了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的发展。基层取消门诊输液,门诊医护人员工作能力弱化,门诊医护人员想要改变弱化医疗服务、寻找新的出路、就必须改变固有思维,在顺应中独树旗帜。

  为此,李晓庆建议,要借助医改平台,培养优秀的基层医护人员。医联体、医共体体制中的二级、三级医院,要真正起到帮扶带动作用,不能只有走下来的形式和带走病号的私心。通过进修学习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通过转变思维的方式树立基层医护人员工作热情和工作目标,让他们能够真正担负起全科医生的职责,做好初级诊疗的工作。因为基层的阵地是他们在坚守。

  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激励机制应多样化,避免利字当头。基层卫生机构的激励政策,不能局限于管理居民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圈子,更不能将经济利益作为激励方式,应该改变固有模式,调动医护人员的参与热情,提高参与人员的能力,从多渠道、多路径做好基层卫生服务工作。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中医药和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特色专科的带动。基层医护人员必须自己解开目前尴尬局面,顺应医改、寻找路径。发展中医药是目前基层社区卫生的方向,把中医药技术应用到社区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保健和慢性病康复中去,促进中医药基层服务的发展。

  创建品牌科室,打造基层特色专科。充分发挥各区县二级医院精品科室的作用,创建精品科室带动基层发展,形成特色基层卫生服务,带动基层卫生机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网络


独家出品

山东信息港 新闻 财经 体育 科技 娱乐 房产 汽车 旅游

邮箱:1837655332@qq.com

Copyright © 2011-2022 www.sdxxg.com.cn 山东信息港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