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商务网 地区风采】扩容增量、体制革新,济南高新区为发展创新打造了硬条件和软实力。然而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变了,吸引成百上千亿级的项目来落户,靠政策优惠早已不现实。 高术仁看好该项目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的意义,为了满足需求,他着手从产业工人培养上改善软环境。高术仁表示,目前济南市职业学院已经与德国工商总会(AHK)展开战略合作,共同为企业培养蓝领。“对接德国工业4.0,实施双元制教育,目前已有90多个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达到上线生产的标准。” 除了人才上更新,孙村片区还规划了德国工业园,厂房都已经建好了,同样遵循的是德国工业4.0标准,另外还将配套有德国风情的建筑,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面向德资企业筑巢引凤,形成一个有国际化背景的产城融合区。 “我们现在要引进的不一定是规模大的企业,更多的是细分市场的排头兵。”高术仁说,有不少企业在看到德国工业园的规划后跑来谈入驻。在他看来,孙村片区的吸引力不是别的,主要靠大规模的产业聚集。 孙村片区的4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有浪潮集团的产业基地、北车风电、轻骑标致、重汽等上千家重要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就达63家,每年贡献GDP超过200亿元。 大企业的入驻,让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水到渠成。比如,重汽在孙村片区发展多年后,周围慢慢聚集了一些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像专门生产散热器的德国马勒贝洱公司、专门生产轴承的瑞典斯凯孚公司等,又形成了新的集聚效应。 按照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孙村片区被规划为智能装备城,高术仁说,下一步重点面向智能化、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高精度的领域,加速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形成高新产业密集、研发实力雄厚、技术成果转化力强的智能制造中心。 以特色形成聚集 软件园一房难求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高新区形成了九大发展板块,每个板块都有招商引资等任务。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以打造专业化园区为突破,建设由八大专业园区加一个工作组的招商服务体系,建立“大服务、大招商”格局,形成从招商引资到落地建设、投产运营、扶持壮大的全过程、多层次服务全覆盖,构建适宜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实际上,整个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就是朝着利于招商来规划的。“两城两谷”意在清晰各个片区的产业定位,实现产业分类集聚。除了主打高端制造的“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以高新东区的巨野河片区为发展载体,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目前有国家级的生物医药大平台,离子治癌装备研发也已经上马;“齐鲁智慧谷”依托中心区,以汉峪金谷建设发展为核心,与济南的CBD错位发展,重点引进企业总部、金融与类金融、工业与建筑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齐鲁创新谷”则致力于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技术支撑和融资平台,将齐鲁软件园与创新谷联动发展,形成以科技研发为主体的产业群体。 |